1. 種子集合
內(nèi)蒙古油松種子在9月上旬成熟。當球果由綠色變?yōu)辄S綠色時,應及時采收。種子采集前,母樹應是樹齡20年以上、發(fā)育強、莖形好、抗病性強、無病蟲害的樹種收獲的球果展開,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通風,每天轉(zhuǎn)動一次。幾天后,球果的鱗片會自己彎曲、裂開,然后用木棍輕輕敲打,然后來回翻轉(zhuǎn),種子就會自動發(fā)芽。收集到的種子擦去翅膀,篩去雜質(zhì),晾干儲存。
2. 土地選擇及編制
油松苗圃應選擇排水良好、灌溉方便、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,鹽堿土不宜種植。山區(qū)應選擇陰涼緩坡和半陰涼坡,多荒地,多腐殖質(zhì),土層深,病蟲害少。東北坡和北坡是最好的,地形應該是山腰或相對平坦的地方,坡度小于30度是最好的。
前一年雨季進行整地,深耕20 - 25cm,深耕15 - 18cm,深秋第二次深耕,淺耕后立即耙平,使表土平整疏松。
3.鋪床疊被
在我們地區(qū),田埂栽培常被用來育苗。本發(fā)明具有保持土壤濕潤、壟面疏松、通風良好、灌溉節(jié)水、幼苗根系發(fā)育良好、地面溫度高、纖維根和側(cè)根較多、有利于機械操作等優(yōu)點。脊的規(guī)格有:脊底80厘米,脊頂50厘米,脊高15 - 20厘米。脊線方向為南北走向,脊面平坦,每脊3行。山地梯田的梯田寬度為1 ~ 1.5m,長度由地形決定。
4. 播種
油松的播種季節(jié)分為春播和秋播。一般來說,春播是好的,我們應該盡力早播。秋播應在冷凍前進行,這樣可以消除種子萌發(fā)過程。播種前澆足底水,播種方式以鉆孔為主,播種寬度3 - 7cm,行距15 - 20cm,覆蓋土壤約1cm。種子發(fā)芽后7 - 10天內(nèi)即可萌發(fā)并出土。溫室育苗應提前1個月播種,但應注意通風,防止幼苗枯萎。
5. 撫育管理
播種后,為了保持適宜的地面溫度,促進種子迅速發(fā)芽和出土,不進行灌溉和覆蓋。在保水性能較差的沙地,播種后及時抑制水分,條件允許時可使用土壤增溫劑噴灑床面,便于保溫保水,加快發(fā)芽。如果土壤水分不足,可以進行灌溉,但灌溉會使苗床表面的土壤變硬,降低地面溫度,延緩幼苗出苗,造成幼苗生長不良。
油松幼苗抗旱能力強,春季不宜過多灌溉,以免影響地面溫度,使幼苗生長緩慢。從六月到七月,灌溉量可以增加。在雨季,應注意排水,防止淤積和內(nèi)澇。
油松幼苗喜密生長。因此,不宜在早晨將幼苗分開,利用遮蔭來促進幼苗的旺盛生長。建議在六月至七月間將秧苗分開。幼苗間伐可人工降雨或灌溉后進行,間伐后可及時進行灌溉或土壤松動。
油松凍害防護應在凍害前進行。用土壤覆蓋幼苗,直到幼苗看不見為止,并在明年春天4月下旬霜凍后清除土壤。
6. 移植苗的栽培技術
油松的幼苗通常是1.5 - 2歲的幼苗,不需要移栽就可以從苗圃中種植出來。需要育苗超過2.5年的,應當進行移栽和栽培。早春時移栽芽滿、根發(fā)達、針粗綠、無病蟲的幼苗。
油松的種植主要是孔栽,要求孔的根部要大、深、牢固,使土壤和根系能夠緊密接觸。油松的移栽多采用浸漿法,每叢2 - 4株,每叢植株數(shù)量根據(jù)栽培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
為了提高油松的成活率,在啟動、選擇、包扎、運輸和種植過程中,保持油松幼苗的含水量是非常重要的。實踐證明,4小時暴露后的幼苗成活率大大降低。
由于種植前嚴重失水,即使存活下來,其生長高度和直徑也明顯下降。油松移栽后,應加強撫育管理,做好除草、松土、蓄水保水工作,為移栽苗的生存創(chuàng)造條件,滿足定向栽培的要求。